发布时间:2025-01-05 06:56:56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网 香港12月26日电 题:专访陈行甲:践行公益慈善“2.0”
中新网 记者 戴梦岚
“传统公益慈善是‘1.0’版本,它的逻辑是讲好穷人的故事,博取富人的同情。这种逻辑不够好。”谈起对公益慈善伦理的理解,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办人陈行甲认为,应该在“尊严”和“不伤害”两大前提下,构建对弱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打造“2.0”版本的公益慈善。
2016年,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陈行甲辞去公职;次年,他创办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开启以公益慈善为志业的人生下半场。
图为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办人陈行甲(中)日前获颁第18届爱心奖。爱心奖主办方供图在近期于香港举行的“第18届2023爱心奖颁奖典礼”上,陈行甲获颁本届爱心奖。他在出席典礼间隙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时说,投身公益近7载,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广泛的社会信任,而信任是公益的血脉。
他也坦言,“做公益很像美国医生特鲁多的那句名言:‘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公益路上见到很多无能为力的苦难,亦收到很多难以名状的感动,因此他把即将出版的新作定名为《别离歌》。
图为陈行甲在公益活动中。受访者供图“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帮助过的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回忆起这个孩子的故事,陈行甲连用了两个“最”字。
他说,小女孩接受骨髓移植后经历了全身所有重要部位的感染,备受折磨,病危通知书下了无数次,但她奇迹般地闯了过来。今年年初,他送女孩回到离开了3年的学校插班上课,“当时真是百感交集,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珍贵。我们基金会团队和医生一起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这位小女孩是通过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联爱工程”获得帮助的。陈行甲介绍,“联爱工程”是一个儿童癌症综合控制项目,以儿童白血病为试点病种,以广东省河源市、青海省和甘肃省为试点地区,通过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从费用补充报销、患儿家庭关怀、医疗能力提升、药物政策完善等四个角度创新重大疾病综合控制模式,探索有效缓解因病致贫的方法和健康扶贫的长效解决机制。
图为陈行甲在“第18届2023爱心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演讲。 中新网 记者 戴梦岚 摄陈行甲说,给钱是最简单的慈善。但在“联爱工程”项目机制下,不需要患者家属“卖惨”,基金会可以主动发现他们的需要,主动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给医疗费,这正是公益慈善“2.0”版本所倡导的模式。“联爱工程”目前救助了300多名白血病患儿,有83%的孩子病愈。
当被问及当县委书记和做公益哪份工作的成就感更强时,陈行甲说,两份工作都很有成就感,“我对每一份工作都全力以赴,不以获得的荣誉来衡量自己的成就。全力以赴的意思是,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去重新做这份工作,我也不能做到更好。”
图为陈行甲在公益活动中。受访者供图陈行甲还对记者谈到了人生偶像苏轼,“我和苏轼很有缘分,都是1月8日出生的,他比我大934岁。”所以,自己的上一本作品《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和新作《别离歌》在书名设计上都选用了苏轼的字。
他说,苏轼虽然仕途上“一贬再贬”,但没有一路消沉下去,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去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的公益人生宣言有三句话:社会并不完美,看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我不要做旷达的闲云野鹤,还是想积极行动。当你看到公益受助对象生活变得幸福时,你会充满快乐。”(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