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感受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4-12-21 17:53:48 来源: sp20241221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孙鸿宇)十月的北京,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世界再次聚焦中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15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开始试运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汇聚于此。新闻中心内各种语言交杂,国际范儿十足,有不同国家的记者尝试使用对方的语言交流,热闹非凡;也有来自同一国家的记者偶然相遇,欢声笑语。正如来自塞内加尔塞内网的记者阿瓦·法耶所说,正是在“一带一路”共赢合作的框架下,各国记者可以汇聚于此,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间交往。

在聊天过程中,他们强烈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热烈欢迎,对中国的喜爱和好奇,以及对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震惊之情。

这是刚果(布)记者珍妮第一次来到中国,她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印象十分深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中外民间交流逐渐增多,在街上看到外国面孔早已不足为奇。珍妮也发现当她走在路上时,不会引起过多的眼神关注,这让她十分放松自在。聊起来在中国的感受,珍妮滔滔不绝,言语之间充满赞赏之情,希望以后可以常来中国。交流结束之际,珍妮主动留下了电话号码,希望可以保持联系。类似的美妙相遇还有很多很多,短短两天的会议,我与十多位外国记者建立了联系,这让我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有了更真实的感受与理解:合作倡议不仅局限于政府间合作,更是延伸到民间交往之中。

在国际会议中心的两天是忙碌的、紧张的、有压力的报道日,同样也是充实的、开放的、有温度的交流日。各地记者们在新闻中心里虽步履匆匆,常常面带微笑,热情问候。在离新闻中心大厅不远的非遗交流处,景泰蓝、木版水印、彩塑京剧脸谱、仿古瓷、京式旗袍和同仁堂中医文化工艺体验展台处更是人头攒动。通过亲自体验,感受非遗文化之美;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流,领略匠心精神。

作为一名上会记者,我更近距离地感受到,每一次的采访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是通过我的眼睛,感受一些镜头来不及记录的温暖时刻;是与各国代表、官员、媒体一同记录历史,见证未来;是身处现场,与时代脉搏有了更深处的靠近。

(责编:王禹蘅、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