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5:18:13 来源: sp20241224
清晨,位于青海省贵南县沙拉村的万亩青稞地里,数十台收割机齐头并进,金黄饱满的青稞颗粒归仓……
“现在1.4万多亩青稞的收割已近尾声,每亩产量700斤保底。”沙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何克峰边说边算账,“每斤按两块钱算的话,一亩地的青稞就能卖1400元。秸秆还能当饲草卖,一亩地能增加几百元收入。”
2019年,沙拉村把全村耕地以托管的形式集中起来,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经过两年尝试,效益远比想象的要好。大规模连片种植让机械化大显身手,既提高了耕种效率,又降低了种植成本,还让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免了后顾之忧。
“以前,一亩地顶多只能产500斤青稞,但现在产量可以达到700斤,为啥?”今年45岁的村民索南尖措抓起一把青稞,卖起了关子。
作为合作社出了名的“种植能手+机械能手”,索南尖措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感知明显。“一半的答案就在种子里。这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新品种,颗粒饱满、抗倒伏、耐寒抗旱。”他说,“再加上科技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产量自然有了保证。”
“那另一半的答案呢?”记者追问。
索南尖措不紧不慢地蹲下身来,抓起一把土,“另一半的答案就在这土里。”
沙拉村大力推广青稞、油菜轮作,改良土壤。村民们把羊入股到合作社,用青稞秸秆当饲草,再把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避免了使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化。
如今,“青稞油菜种植—秸秆加工—黑藏羊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循环种养模式在沙拉村越来越成熟,还被推广到了整个贵南县。目前,贵南县已建成年产万吨的有机肥厂,研发出14种饲草料产品,舍饲养殖规模达到65%。
“我们加大种植业、草产业、畜牧业‘三轮驱动’的循环发展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开发饲草产品、扩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规模,初步实现了资源内部循环。”贵南县委副书记、县长乔万玛才仁说,我们将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