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萍:为中药种植开“生态药方”

发布时间:2025-01-10 11:39:00 来源: sp20250110

  “几十年后有人一查,发现曾经有一群人做的中药材种植理论和方法,还挺有意思的。”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后,郭兰萍的第一感受是“幸福”。

  身为致公党北京东城区委会副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长期致力于中药材的生态种植。16年来,她的身影不仅活跃在研究所的实验室中,更多时候,这位“种药材”的“田野研究员”奔走于祖国的山川平原,探索中药材生长的“秘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兰萍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受访者供图

  决定与田野为伴

  2008年,郭兰萍38岁,距离退休还有20多年,但她当时满脑子都想着“怎么在退休前干点有意义的事”。

  投身中药材研究以来,她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一起提出“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长期研究如何修复重金属、农药残留高的土壤问题。他们产出不少研究成果,却很难应用到现实,受污染的土壤就像撒了泥土的面粉,清除成本太高、周期太长。“农民们不可能这样修复土质。”郭兰萍说。

  为了帮助农民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不甘心的郭兰萍钻进了田间地头,与“田野”为伴,开始研究起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方法。

  “虽然搞生态农业很难,但这事儿利国利民,做起来很幸福,我就愿意做。”郭兰萍说道。

  那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不用化肥、农药,就能做好中药材种植,可郭兰萍很是坚持:“世界上第一种农药于1939年才被发明出来,而中国的中药材栽培历史已有几千年。就算不用农药,也能种出好药材。”

  一次成功的“坚持”

  郭兰萍的坚持在黑龙江得到了回报。

  2016年9月,郭兰萍和团队前往黑龙江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考察。彼时的加格达奇早早降了温,而在阴湿的树林下,野生的苍术竟开出了密密麻麻的花,“那是我见过长得最茂密的苍术”,这一幕让郭兰萍惊喜。

  过去,郭兰萍曾在不同土壤里种植苍术,但一经阳光暴晒,这些苍术的叶子便无比稀疏,最后干巴巴、灰头土脸地“站”在那儿,“见过加格达奇的野生苍术后,我突然意识到,种药材得向自然学习。苍术是半阴生的植物,原始的生境才是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

  调查了药典内记载的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后,郭兰萍发现,与苍术一样,40%以上的中药材最早都生长在林缘、林下,这里可以为药材“遮荫”,同时提供适宜的湿度和土壤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有超过40%中药材的原始生长环境处于山坡、荒漠、路边。

  如果模拟这些生长环境,是否可以提升药材的品质?郭兰萍提出“拟境栽培”的理念,“有些药材是半阴生的,就搭配玉米一起种,玉米的根须掉在地上,又给土壤提供了养分”,她解释,这就为中药材打造出一个“小生态”,还原它本来的生长环境。

  把“套路”教给农民

  在郭兰萍的眼里,“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农民则是精于实践的“学生”。

  为推广生态种植的理念,郭兰萍在浙江丽水等药材产地“开课”,教农民“怎么不打农药,还种出药性佳的中药材”。她说,“生态种植有理论、有技术、有‘套路’,农民完全可以学着用。”

  不用农药时,农民们最大的成本是人工除草,有的地方一年至少除草3至5次,他们也只能一棵一棵地拔。而在郭兰萍的课上,她与农民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为什么要除草?”

  “草会和药材抢肥料。”

  “肥料从哪里来?”

  农民们便答不上来了。“其实我们想让草成为肥料”,郭兰萍说,比如种金银花时,农民可以在花田养鸭子,鸭子会踩平矮小的杂草,吃掉田里的虫子,还会产出肥料来还田。

  这些简单的做法,让农民理解了有机质不只从化肥中来,还可以通过生态循环提供,“这是我20年来听过的最好的一堂课。”听完郭兰萍的课后,有农民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

  “农民是很有创造力的群体,当他们理解了药材种植的生态环境后,就不会只想着依赖化肥、农药,而是创造出新的解决策略。”郭兰萍说。

  全新的出发

  经过郭兰萍和团队成员的努力,田野里中药材的“命运”正在被“改写”。

郭兰萍与团队成员。  受访者供图

  他们在贵州创新出“天麻-冬荪种植模式”,在山东打造了金银花仿野生栽培基地,而几近濒危的霍山石斛,被他们从大棚“搬回”石头缝里后,不仅帮助种石斛的农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还让长在石头上的石斛,成了当地新的旅游景观。

  十多年来,从山林到荒漠,从盆地到高原,郭兰萍和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跋山涉水,郭兰萍却觉得乐在其中,“我们梳理了这些年的成果、总结了很多经验和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回答了农民心里的很多疑问,可以真正帮助他们实现中药材种植中的增效增益。”

  2020年,北京市政府首次提出在平谷区打造“农业中关村”。2023年,在黄璐琦院士和郭兰萍研究员所带领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占地200多亩的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正式落地平谷区峪口镇,栽培出白薇、五味子等86种华北地区优质种质资源。

  “我们在基地旁的龙源森林公园入口,还种了漂亮的药用植物,挂上了科普牌,平谷的这片土地不仅是专家和农户交流的‘课堂’,也是一座中药材的林下生态种植展示园,我们希望前来参观的朋友们,都可以种下一颗热爱中医药的种子。”郭兰萍说。

  中药材生态种植科技含量高,它不仅可以提高中药药性,增加产量,更可以因为叠加了景观旅游、科普教育、康养体验等产生长远的综合收益。“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国90%的中药材实现生态种植。”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于郭兰萍及团队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出发。(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