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8:07:28 来源: sp20250107
编者按:
海峡两岸散落着众多文化名家的故居、墓园、纪念馆等,承载着两岸许多共同记忆。“东西问”推出“两岸‘名’迹”特别策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下,通过寻访两岸文化名人踪迹、讲述学者大家故事,以期共同追溯文脉传承,共促文化发展。敬请垂注。
中新社 大同12月1日电 题:在古建大省山西,寻梁思成足迹
作者 高雨晴
山西大同古城东城墙下,有一座仿古二进院落,中国唯一一座专门纪念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展馆坐落于此。近日,记者探访大同市梁思成纪念馆,寻找梁思成在山西留下的足迹。
走近这座精致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梁思成纪念馆”六个大字,由梁思成弟子、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所书。踏入纪念馆大门,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的铜塑雕像正位于四合院中央。在雕像正后方,展馆背景墙上的“大师·大同”,为观众开启了认知梁思成生平事迹的大门。
大同市梁思成纪念馆。高雨晴 摄
“一代宗师”“不愧山河”“大同调查”“告慰先师”,馆内四个展厅以大量文字、图片、书籍,介绍了梁思成的家世、学识和成就,特别对梁思成“四访”山西的心路历程以及到大同调查古建的经历予以充分展示。
90年前,梁思成一行曾到大同考察,20余天时间,先后走访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为这座千年古都诸多古建筑留下珍贵的测绘图稿和文字资料,让诸多“藏在深闺无人知”的中国古代建筑瑰宝展示于世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构架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体系。
踏入纪念馆大门,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的铜塑雕像正位于四合院中央。高雨晴 摄
用脚步丈量山河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梁思成曾如是说。
1931年,梁思成加入中国第一个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在此工作期间,梁思成与他的同事走访全国各地,对重要古建筑遗址进行考察测绘,使中国古建筑这一瑰宝终得拂去尘埃,重放异彩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十世纪初期,在遍访了大半个中国古建筑遗迹后,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曾断言中国境内已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想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而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始终相信中国必有唐代木构建筑存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们曾“四访”山西,终于1937年在五台山发现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得)一已(可)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宝也。”梁思成后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刘小军 摄
除五台山外,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晋祠圣母殿、广胜寺飞虹塔等,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
风餐露宿、翻山越岭,为调查中国古建筑状况,十余年间,梁思成、林徽因及学社成员寻访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00多处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为其日后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整理和揭示这些丰富的资料,终于使中国古建筑脱离原来混沌不清的状态,首次以科学的清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梁思成由此成为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
首站缘何选大同?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第一次奔赴山西,首站便是大同。
梁思成纪念馆内展陈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山西调查的照片。高雨晴 摄
大同是南北朝时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是辽金两代的陪都,古刹林立,闻名遐迩。来此考察,早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华严寺是此行调查的第一站。在考察中,他们发现,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殿面阔九间,巍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梁思成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这样记录初入华严寺的惊喜之情。
在中国,大多数佛教建筑的方位都是坐北朝南,而华严寺则是坐西朝东,体现了辽代契丹族“以东为尊、逐日而居”的生活习俗。
“海内孤品”辽代小木作“天宫楼阁”、金代壁画、“合掌露齿菩萨”、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殿、中国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鸱吻……华严寺集中了辽金建筑、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华严寺。陈晓东 摄
调查华严寺期间,梁思成等一行人对薄伽教藏殿及海会殿进行拍摄并测量平面。结束后,即刻赶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考察期间,梁思成对北魏石窟建筑进行测绘研究,并完成《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在云冈石窟中可以明晰地看到,在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入旺盛而有力的外来影响。”身临其境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后,梁思成感慨道。
这一观点,揭示了云冈石窟在建筑雕刻方面民族化和世界化的特性,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侯宇 摄
告慰先师“重走梁林路”
说到梁思成与大同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及“梁陈方案”。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性规划与保护,来自梁思成的启迪。
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其所包含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书。
在北京无法达成的“一轴双城”夙愿,却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大同得以实现。大同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座按照“梁陈方案”保护古城的城市。
“大同市在保护、规划与发展中用科学实践告慰了先师。在大同古城东城墙外专门成立梁思成纪念馆,是作为大同古城保护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大同市梁思成纪念馆主任马世野说。
作为一代建筑大师的梁思成,用智慧和勇气保护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为后人留下宝贵遗产。
梁思成纪念馆墙上的“大师 大同”,为参观者开启了认知梁思成生平事迹的大门。梁思成纪念馆供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台湾古建筑研究学者李乾朗沿着梁思成的足迹,到大陆勘察传统建筑,足迹遍及20余个省份。他以剖面、鸟瞰等透视角度手绘经典古建筑,呈现中国建筑之美。
“让中国人能够了解中国建筑,那是梁先生一辈子的心愿。我当然不如他,但是因为我擅长于画图,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我怎么样让这一个建筑物,能够让每一个人像一只蝴蝶或一只鸟一样在里面翱翔。”李乾朗说。
李乾朗曾十余次走访山西,在他看来,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古建筑数量最多,历史发展脉络清晰。2018年,“穿墙透壁——李乾朗古建筑手绘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展出,百余幅手绘作品中就有30幅是山西古建。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热潮下,很多古建筑爱好者追寻梁思成、林徽因的脚步,寻访山西古建。2021年,山西省文旅厅推出“重走梁林路”;2023年6月,由知名学者魏新、古建研究者白郁联袂撰写的《重走梁林路:我们的古建考察笔记》一书首发;同年9月,山西文旅部门面向“Z世代”推出“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创意推介会……
梁思成纪念馆同样吸引着追随梁林脚步、奔着山西古建而来的游客。马世野介绍,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包括专家学者、古建筑爱好者等,这里也是海外侨胞来大同必“打卡”的地方。
位于山西大同古城东城墙下的梁思成纪念馆。高雨晴 摄
今年6月,新加坡华运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义带领新加坡百人团走进山西,参观完梁思成纪念馆后的李良义感悟良多,他希望将山西旅游线路推荐给更多海外华侨华人。
如今,梁思成等中国营造学社成员为保护传承而考察的大同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已被精心修复和保护,迎来一批又一批游人。人们不会忘记,近百年前,有几位虔诚的青年学者曾来过,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