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洲儿科医生黄楠:“这份经历是一生财富,我无怨无悔”

发布时间:2024-12-21 09:27:14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成都11月26日电 题:援非洲儿科医生黄楠:“这份经历是一生财富,我无怨无悔”

  记者 王鹏

  “两年多的援非经历,不仅让我走得更远,也让我看得更远,足以作为一生的精神支柱。”近日,谈及在安哥拉的经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医生黄楠告诉 中新网 记者,援外经历对自己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在四川省,自1976年4月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前往莫桑比克后,47年内四川相继向阿联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瓦努阿图、东帝汶、瑙鲁、安哥拉等9个国家派遣85批医疗队,累计992名队员,诊治患者700多万人次。目前,四川是我国唯一承担向葡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省份,也是全国派遣医疗队所赴国家数最多的省份。

图为黄楠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当地医院。受访者 供图

  作为四川援外医疗队的一员,黄楠今年38岁,于2019年6月到2022年4月在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作为当地医院的儿科医生开展医疗援外工作。因为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原本两年的援外任务延长至将近三年。

  出发:从“义无反顾”到“触目惊心”

  2018年的一天,黄楠得知医院“有一个援非的事情”,当时他并不知去哪个国家,需要哪门外语,抱着“锻炼一下”的想法,征求家人意见后,义无反顾报了名。报名后才得知,目的地是安哥拉,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而当时,他甚至不会一个葡语单词。

  要顺利完成援外任务,必须先过语言关。报名完成后,黄楠和四川援外医疗队的队友们一起,在成都接受了7个月的葡语培训。同时,他还学习了财务管理知识,因为除了作为儿科医生,还要兼任医疗队会计。

  抵达安哥拉的那天,阳光灿烂,空气是干燥的,与温润的成都不同。“我有些激动,一年多前被组织遴选为支援安哥拉的儿童医生,是倍感光荣的。”事后回忆与安哥拉的初次相遇,黄楠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图为黄楠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当地医院,怀抱着非洲患儿。受访者 供图

  出发前,黄楠就得知安哥拉出生率很高,但医疗条件较差,特别缺少儿科医生,因此自己早已“磨拳霍霍”,准备大干一番。但才到安哥拉不久,他就被现实“上了一课”。

  2019年12月的一天,医疗队半夜接到电话,一位华人儿童突发抽筋和惊厥,急需看诊,正往医院赶。“原本抽筋和惊厥是很简单的事,最佳的救治是尽快、就近找个医院处理”,但黄楠没想到,患儿居然是被亲属驾车从相距几百公里的城市送来。

  凌晨3点多,患儿终于抵达医院,黄楠心惊了,“呼吸都没了”,惊心动魄的抢救随即开始。但因路上耽误了太多时间,经过40多分钟的抢救,孩子还是走了。黄楠极其懊恼,也第一次认识到医院条件的落后,抢救室甚至没有复苏囊、吸痰器、气管插管等各种抢救物资和药品……

  正式开始工作后,安哥拉的医疗卫生条件更让他触目惊心。黄楠工作的医院虽在首都罗安达,但比较偏僻,离市中心远。第一天到医院,他居然看到医院外面的泥土地上躺了不少患者,很多家属仅裹着一张毯子躺在地上抱着小孩等待就诊。“第一个急诊班,24小时内医院就夭折了8个孩子,最多的是营养不良、贫血和疟疾。”

  日常:“看不完的病人,开不完的处方,说不完的话”

  虽然去之前已在国内培训了几个月葡语,但真到了语言环境中,必须得能沟通才行。黄楠原本性格较内向,为了尽快适应环境,只能拼命与身边人练口语。“当地人口音很重,我必须反复听,反复练”,黄楠打趣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厚脸皮”,自己逐渐外向了起来。

  经过反复训练,很快他就可以独立值夜班。他逼着自己写了很多东西,每天记忆、背诵,更重要的是专业词汇,“比如抢救的时候,我想要的东西,这些必须脱口而出。”

图为黄楠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当地医院,为患儿诊治。受访者 供图

  随着工作的开展,黄楠逐渐发现,当地患者数量极多,“尤其是进入雨季后,因为疟疾患者增多,患者数量明显翻番”。尤其令他印象深刻是工作时间——连续24小时,早八点到第二天早八点,除了吃饭,没有其他休息时间。

  “看不完的病人,开不完的处方,说不完的话”,这是黄楠当时的状态。除了要接诊当地非洲患者,中国援外医疗队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接诊在当地务工的中国同胞,“罗安达很多基建项目都是中国企业承建,当地有很多中国人、华人”。

  生活方面,停水停电更是“家常便饭”。“我们到达罗安达时是旱季,立刻就遇到了停电停水。最久的一次接近一个月停水,大家没办法洗澡、洗脸,喝水也极不方便,只能靠购买水车送的水,或去超市购买昂贵的瓶装水。”

  停电后,自然没有网络,黄楠在医疗队兼任会计,定期要上传财务信息,只能打乱作息,利用有网络的“窗口”加班工作。“更难受的是,停电时不能跟国内家人及时联系,尤其比如知道家里有事,但又老上不了网,连主意都没办法出的时候,最为着急。”

  意外:新冠疫情突发“共克时艰”

  后来的事情,人们已经知道了。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远在非洲的援外医生们,也遭遇了新的麻烦。

  “当时安哥拉也经历了口罩紧张,天价。”黄楠回忆,后来中资企业给医疗队捐赠了口罩,帮助他们度过疫情高峰。像许多疫情中的医生一样,他们要在炎热的非洲穿着防护服上班,“热得不行,脱了防护服后,鞋子里面都是湿的。”

  疫情在安哥拉暴发后,医疗队员们只能在医院的院子里待着,挺枯燥,黄楠选择运动来消磨时光。加上工作强度大,两年多下来,他竟减重50斤。“我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在安哥拉到底感染过新冠病毒没有,”黄楠说,自己曾出现过高烧症状,但没测核酸,“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反正各种高热寒颤、‘水泥封鼻’、嗅觉丧失的症状都体验过了,最后自己也康复了。”

图为疫情期间,黄楠“全副武装”,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当地医院。受访者 供图

  但黄楠说,给非洲的患者看病,自己一直能收获精神上的满足。“当地人对医生特别尊敬,医生在当地社会的地位也是极高的。”尤其是当病人出院,反复向他道谢,那种淳朴令他感动。回国时,一位非洲患者甚至嚷着要跟他一起回中国。

  难忘:“我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命”

  在安哥拉两年多,黄楠诊治、手术的患者数以千计,但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在汽车内的急救。

  2021年5月的一天,他和两位华人朋友出门加油,老远就看见一个男人抱着孩子翻越隔离带。走到跟前时,男人拦下了黄楠的车,哭着哀求救命,希望能搭车去医院。

  历史似乎在此刻重演了。黄楠注意到,男人怀中的小孩正在抽搐,他一下想起之前未抢救过来的华人儿童。“那个华人小孩多半是持续不断的惊厥引起了脑损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分泌物阻塞气道等情况,最后导致了呼吸与心跳的停止。”

  当小孩被抱上车,黄楠马上表明儿科医生的身份,并观察询问病情。结果孩子突然瘫软,呼吸心跳都消失了,孩子父亲立刻咆哮起来。黄楠一边喝止住情绪激动的男子,一边对孩子进行胸外科心脏按压,司机朋友更是打着双闪鸣着喇叭往医院冲。

图为黄楠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当地医院,与当地患儿合影。受访者 供图

  当时,狭窄的车厢内,男子的惊呼和哭泣声、汽车喇叭声夹杂在一起,黄楠只是在持续按压。“我拼了这条命也要把孩子救过来,我不想再让历史重演了。”幸运的是一分多钟后,孩子一下把喉咙的分泌物咳了出来,呼吸心跳也回来了。

  “我明显感觉到他气道分泌物多,很多场景就和第一次那个华人小孩一样,只是这次我把他救过来了,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命。”时隔两年多,回忆这段抢救经历,黄楠用“天意”来形容。

  回国:看到“成都”两字泣不成声

  2022年4月,经过疫情长时间延阻,黄楠和队友们终于可以回国了。他曾在日记里写道,“出来越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就越发浓烈。”

  黄楠有两个小孩,离家时一个还没上幼儿园,一个刚上幼儿园,“其实家里的事情非常多,我的离开,让家里人承受了更多,尤其是我老婆很辛苦,她也在上班,还是单位骨干,她的支持和理解我非常感动。”

  黄楠手机里一直有一张照片,他在安哥拉期间常常自豪地分享给大家——那是女儿幼儿园的一份作业“全家福”。由于无法出现在画面里,黄楠请了一位“P图高手”把他的近照也“P在上面”,完成了作业。

图为四川援安哥拉医疗队在罗安达当地医院。受访者 供图

  “当时我们回成都坐的四川航空,听着亲切的四川话,我终于确信自己要回家了。”黄楠回忆,“当飞机终于抵达双流机场,看到成都两个字,我一下就哭了。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但我只喊了一声妈,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与援外医疗工作。”谈及未来,黄楠笃定地告诉记者,两年多援非经历,自己战胜了疾病和寂寞,学会了在简陋困难的条件下履行医生的天职,也为祖国争得了尊严和荣誉。“援非对我是一个锻炼提升的过程,我无怨无悔。未来的日子,如果国家需要,如果家庭支持,我想,已经成长了的我,还是愿意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