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雕细琢 流光溢彩(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发布时间:2024-12-29 09:11:30 来源: sp20241229

  春节期间,“冰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旅热度不减。在中央大街、兆麟公园、冰雪大世界等地,美轮美奂的冰雕晶莹剔透,令游客赞叹不已,也折射出近些年冰雕艺术发展新成果。为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冰雕艺术家在创作理念、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持续创新,进一步强化冰雕的观赏性、体验性、互动性,展现自然、艺术与科技交融共生之美。

  自然与艺术的和鸣

  我国冰雕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汉代曾出现“积冰为楼”;唐代有“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将冰雕用于赏玩、馈赠。在民间,冰雕最初的形态是“冰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常常就地取材,制作冰灯用以照明。后来,一些民众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也会在家门口摆放冰灯,增添喜庆氛围。1963年,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虽然展出的冰灯作品造型简单、品种不多,却让人们对古老的民间艺术有了新认识,拉开国内现代冰雕艺术创新发展的序幕。

  冰雕艺术之美,美在以自然为媒。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冰雕艺术家的不懈探索,冰雕艺术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不断刷新人们对自然之冰的认知。过去,受冰块采集水平限制,创作者大多只能采用1.6米长、0.8米宽、0.5米厚的整块冰作为原材料,制作单体冰雕。如今,将大型冰块分为多个小块,再进行组合、堆砌、雕刻,成为更多艺术家的选择。这种创作方式大大扩展了作品体量,使复杂的大型冰建筑和组合式冰雕制作更加便捷。

  在题材选择上,许多创作者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像郭兵要《福禄》运用夸张而概括的手法,将传统装饰图案中的蝙蝠纹样转化为贴近当代审美趣味的立体形象,流畅而富有张力的曲线刻画了蝙蝠振翅欲飞的生动情态,表达纳福迎祥的美好祈愿。权振龙《三星堆》则将三星堆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如太阳神鸟、青铜面具等组合在一起,以精心布局增强作品的整体感。阳光下,光彩夺目的冰雕折射出古蜀文明的灿烂与神秘。还有一些作品如李向宇《哪吒闹海》、庞宇《后羿射日》等,均以浪漫主义手法演绎民间神话故事,使冰雕艺术更具文化韵味。

  以冰雕诠释重大主题、反映现实生活,成为不少创作者的艺术自觉。为迎接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哈尔滨市在多处主要路段和旅游打卡点设置了形态各异的主题冰雕,可爱敦实的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引来许多游客合影留念。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冰雪运动”等主题,当地设计制作多件冰雕作品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冬季文旅增添一抹亮色。

  与文化融合、为旅游赋能,冰雕艺术的火热,不仅促进了城市形象建设,推动了地域文化交流,更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科技与传统的交响

  新技术浪潮气象万千。当下,传统冰雕艺术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改变了冰雕的创作媒介、工具和方式,催生了新的艺术风格与形态,为大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冰雪文化体验。

  从天然冰到复合冰,拓展冰建筑形态。传统冰建筑多由天然冰经切割、砌筑而成。由于天然冰强度较低,冰建筑的造型和建筑规模难免受到限制。近年来,一些团队研究利用复合冰制作冰建筑。通过在水中按比例增加纸屑、纤维等物质形成的复合冰,强度远高于天然冰,使打造大跨度冰雪建筑成为可能。

  从传统工具到电动工具,开拓冰雕艺术表达空间。冰雕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镂空、反雕刻、线雕刻等。要实现多样艺术效果,离不开雕刻工具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国内还没有专门雕冰的工具,老一辈冰雕艺人一边制作一边摸索,慢慢才有了现在常用的几十种工具。如今,电动工具日益普及,多种直磨机钻头可以帮助艺术家实现更多想法。比如,制作不规则造型如浪花、珊瑚、草木时,艺术家不再需要长时间费力打磨,便可达到满意效果。

  从单色到多色,丰富冰雕艺术视觉效果。最初,国内冰雕多采用发白光的日光灯管作为光源,为实现五颜六色的效果,只能将彩色塑料纸包在灯管上。这样的灯光略显刺眼、连续性差,难以充分彰显冰雕之美。现在,节能LED灯带逐渐被应用到冰雕展示中。这种灯带发光均匀、细腻柔和、通透明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色度参数。今天的夜间冰雕景观已远不止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将大型冰雕与多彩灯光秀相结合也成为创作新趋势。通过对灯光色彩的艺术设计,冰雕的观赏性进一步加强,打造出一方绚丽的冰雪世界。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增强冰雕艺术体验感。传统冰雕作品的呈现方式以静态展示为主。如今,借助科技媒介,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冰雕艺术魅力。例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由冰块雕制而成的大型钢琴,呼应着这座音乐之城的文化特色。“琴键”内嵌有LED灯带,并引入寒地低温数字雷达感应与识别技术,当游客站在“琴键”上,其灯光颜色便会发生变化,并奏响美妙音符。

  科技的加入,进一步激发冰雕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些创作者以数字艺术还原冰的质感,创作虚拟冰雕,令人耳目一新。更多创作者持续创新冰雕内容、形式、技法,使冰雕艺术绽放新活力。

  交流与互鉴的桥梁

  冰雕用材环保、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形式多样,既是艺术的创造,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各类冰雕大赛、展览上,人们通过创作开启交流对话,增进文化认同。

  第三十五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第四十三届全国专业冰雕比赛、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在一场场大型赛事中,国内外冰雕创作者在冰天雪地中同场竞技,相互切磋。这些竞赛作品完成后,大多就地露天展出。一件件新作既反映出冰雕艺术创作的新面貌、新趋势,也为大众了解冰雕艺术打开新窗口。比如,今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专业冰雕比赛上,金奖作品《鱼波龙年》展出后受到不少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人们也对精雕细琢的龙牙、龙须将会融化乃至消失表示惋惜。借由这件作品,更多人开始理解冰雕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在短暂的时间内及时观赏,才能领略作品最美的状态。冰雕比赛也是培养冰雪艺术人才的摇篮。在第二十一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第六届中国·哈尔滨国际青少年冰雕比赛等赛事中,大中小学生纷纷拿起专业工具戛玉敲冰,为传承冰雪文化贡献力量。

  冰雕艺术是直观生动、便于传播的“语言”,能够跨越时空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不久前,在海外开幕的“你好!中国”冰雕彩灯艺术展上,中国冰雕艺术家现场制作了《吉祥龙》《“你好!中国”熊猫》等7组冰雕作品,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外国友人的新年祝福和到访中国的真诚邀约。近年来,冰雕作品不断走出国门,让中国的冰雪之花在世界多地绽放。比如,汲怀龙等人创作的《盛唐颂歌》,艺术再现唐代歌舞场景,构图活泼,人物造型富有律动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厚重底蕴。又如,王忠龙《中国画·话中国》将观众带入清莹秀澈的中国书房空间。高悬的山水卷轴画、简约的明式家具、典雅的文房用品等,在匠心雕琢下尽显中华美学精神,营造出浓郁人文氛围,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房文化之美。在各地举办的冰雕艺术展上,人们热情分享对冰雕的喜爱,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冰雪是自然的礼物,冰雕艺术则是文化的使者。夜幕降临,在灯光的映照下,一件件冰雕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讲述着新时代的冰雪故事,表达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8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