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容错机制 让民营中小企业减负前行

发布时间:2024-12-15 19:57:12 来源: sp20241215

  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语速很快,一开口就直指问题的关键——为什么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其中有一些始终不能落地。她建议,摘掉悬挂在非公企业头顶上的“宝剑”,同时要建立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容错和包容机制。

  樊芸的15分钟发言信息量很大,她拿出一线调研得来的案例和听到的呼声,直陈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呼吁为他们减负前行。听了她的发言,不少与会者频频点头。

  因为向来敢于直言、发言直击要害,樊芸被网友称为“犀利姐”。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发现预算报告草案有的数据不明时,她“三问转移支付”,当场拦住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追问财政预算。见到证监会主席列席小组审议,她“四问证监会”,为中小股民说话。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为什么这么难?”樊芸接着又抛出一个长期困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这也是世界性难题。

  她说,早些年在融资创新方面,银行曾经作出了有益探索,成立了普惠金融部,采用不动产抵押、无形资产质押、股权质押、固定资产抵押等方式贷款。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没有任何资产时,可以采用信用贷的方式,通过查询企业负责人的个人征信,给中小企业、科创企业发放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由于监管部门防范风险的要求和相关监督部门的审计检查,银行又沿用了传统标准,融资创新无疾而终。樊芸在调研中发现,有的银行行长非常同情民营企业,“没有吃企业一顿饭、拿过一分钱,愿意支持民营企业,贷款给民营企业”,然而个别支行行长却因此受到影响,有的人失去升迁机会,有的人检查写了一大堆。樊芸说:“民营企业融资为什么这么难,是因为根本上没有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容错机制。”

  樊芸认为,对于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贷款,应设立不同的奖惩措施。探索、创新成功的银行和个人,要予以激励、实施重奖;对创新探索没有成功的,不但不能进行处罚,还要加以安抚和鼓励,要给予他们试错的勇气和宽容的制度环境;相反,对于应做工作没有做好的、不思进取的,则要予以处罚。

  去年,樊芸通过一年的调研提出了6个建议,“有3个已经在地方解决了,还有3个我带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近几年,新冠疫情冲击叠加外部环境变化,国内外需求增长缓慢,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一些困境,外部需求下降、债务偿付困难等。樊芸说,上海的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可以从金融手段切入,切实帮助减轻企业负担,使民营中小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减负前行。

  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是,在当前企业征信系统规则下,企业贷款通过风险补偿金核销后,系统仍会显示该笔贷款逾期,企业相关人员依然会被认为是“老赖”。征信系统中出现这种“账销案存”的情况,其他银行就不敢给予这家企业贷款或贷款额度大打折扣,企业再融资会非常困难。

  有的企业尝试通过“改头换面”寻找出路,即保留核心人员、技术并成立新的公司,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抛弃以往的成绩从零出发,这让企业在招投标时失去优势,难以拓展业务,同时也影响企业将来上市融资。

  樊芸建议央行等相关部门能够着手优化企业征信系统,对那些非恶意拖欠赖账、通过政府牵头进行坏账核销的企业可以做出特别标识,已经核销过的、被标识的企业仍然可以进行正常的融资活动。而且对这些企业的特别标识,甚至向前延伸,在企业出现逾期记录时,就应该做特别标识,从而彻底解决企业风险补偿金核销问题,既不留后遗症,又有前瞻性的考虑,好事办好,让企业无后顾之忧。

  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反映,企业经营负债压力大,因为单笔贷款额度限制使得借款笔数多,每月不得不准备大量资金用于偿付多笔不同贷款本金,疲于应付多家银行还贷、转贷。樊芸在调研中了解到,一家上海的全国民营500强企业在原材料、工程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很大,而企业抵押物又相对较少,导致企业贷款分散在多家银行及金融小贷公司,“几乎每半个月都有到期贷款需要集中偿还本金及利息,因此需保持3亿-5亿元放在企业账上不能动用,只能用于还贷、转贷,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樊芸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的贷款周期短、额度低,“基本都是半年、一年内,而且需要从不同银行多次借贷,使得有的企业每个月都要忙着还款,企业老总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应付贷款的借新还旧”。

  樊芸建议,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应适当延长企业贷款期数;增加质押等相关贷款手段,如知识产权、商誉等;增加企业抵押贷的贷款成数;减少贷款的繁琐手续,以及将无还本续贷方式覆盖所有的民营企业。此外,她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银团”贷款的支持,破除逃废债观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