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7:20:02 来源: sp20241223
“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诗城,也是名副其实的书城。沿着古今名士的足迹前行,泉水叮咚,荷香沁脾,不经意间,你就会沉浸在济南这座城里,与圣贤们“相遇”,跟诗人们“对吟”。
童年里,每到周末,我最盼望的事,就是让父亲骑上大飞轮自行车,带我去天桥底下的教育书店,在里面一待几个钟头。那时候,父亲每月工资不高,每次只能买两本书,但这也让我满足了。晌午时分,我们去馆驿街吃小笼蒸包。吃完饭,父亲带我在老街巷里闲逛,边走边给我介绍街边的历史:曲水亭街的路大荒故居、南新街的老舍故居、县东巷的鞠思敏故居、鞭指巷的陈冕状元府等。
升入中学,放了暑假,我和小伙伴坐公交车去大观园的东图书店。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图书,还有一盒盒好听的磁带,每回去我都要细细摩挲一番,只因囊中羞涩,看看便放下了。从书店出来,我们拐个弯儿,去大明湖公园玩儿,坐在河边,轮流分享书中的故事,说到兴奋处,争得面红耳赤,打碎了鹭鸟的酣梦,碧波轻轻摇晃,成为青春岁月最珍贵的见证。受父亲的影响,我经常跟着他去中山公园,先去旁边的市图老馆还书,再去公园里的旧书摊淘书,堪比“寻宝奇遇记”,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父亲抱回一摞摞《大众电影》,我买了一本本连环画,爱不释手。
有一年春天,我生病卧床。父亲一次次奔走在家和图书馆之间,捧回一本本我心爱的图书,陪伴我度过最煎熬的时光。好书就是一味中药,止疼、治愈,给我以希望。病好了,我也误打误撞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我发现,在自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这座城市,一不小心就会与馥郁书香撞个满襟满怀:秦汉时期,经学大师伏生冒死壁藏《尚书》,教之齐鲁,传之后世。并称“济南二安”的宋代文人李清照、辛弃疾,各领风骚。曾经的五龙潭畔,一代大儒周永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积书十万卷,供人免费抄阅,私家藏书“与天下万世共读之”的理念由此推广……
近现代以来,许多名家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足迹。文脉与泉水相映成趣,生生不息,福泽后代。用外地朋友的话说:“来到济南这座城市,想不读书都很难,书香地铁、爱阅巴士、‘泉民悦读’小程序,抬手扫码就能饱览群书!”
除了读书、写书、讲书,我最幸运的还是结缘众多爱书人。去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时,我经常遇见身着制服的工人,他们在书架前专注找书,或在自习室伏案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快递小哥王虎。他是九〇后,戴黑边眼镜,话语不多,干起活来却风风火火。他负责派送的腊山片区海亮业务部位于新馆,这就使他的阅读近水楼台。每天进出收件或送件,他脚步匆匆,利用中午时间看会儿书,或借几本文学著作;到了晚上,下班后的他常常来到馆内的“夜读空间”看书。
时间久了,很多读者和工作人员称呼他“爱读书的小虎”。他的阅读习惯也影响到了家人,五岁的儿子能背诵上千首古诗。当然,像王虎这样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很多。济南市图书馆成立了“小哥”读书会,为他们及子女、家人提供阅读便利,让书香润泽他们的人生。
一个人读书是爱好,一群人爱读书就是文化现象了。2011年那个冬夜,泉城公园会议室,一群朋友坐下来朗读,那是“济南周三读书会”最初的模样。慢慢地,读书的队伍像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每到周三晚上,文学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有退休工人、教师、厨师、保安、按摩师,也有作家、诗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稚气未脱的孩童,他们学习文章、分享心得,热烈讨论,堪比课堂,这一办就是十多年。在济南,连公交车都设立了“周三读书会”提示音。读书会地址几易,但无论刮风下雨,大家雷打不动,准时赴约。
每当周末时间,济南城里阅读讲座、诗歌朗诵、读书会、散文家沙龙等活动应接不暇。身边的朋友提前做好攻略,带着孩子“赶场”,穿越大半个城市,只为给心灵寻觅一片沃土。今年盛夏,全国书博会再次“落户”济南,成为市民群众的阅读盛会。
好友告诉我,他家门口新建了一家“泉城书房”,去那里阅读、休憩两不误。在济南,星罗棋布的泉城书房,如熠熠星辰,点亮无数人的梦想,让“诗与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这正是我的乡愁——每座城市都是一本无字的大书。诗书绵延传万家,久而久之,书香也如一眼清泉,在济南大地上诗意地流淌。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5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