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牢记总书记嘱托 种业振兴食物丰

发布时间:2024-12-21 14:51:24 来源: sp20241221

过年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满了美食。这些年,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不仅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这些都和我们国家种植、养殖技术的日益提高密不可分。南美白对虾来自广东湛江,这里为解决全国人民吃虾问题功不可没。来自广西来宾的甘蔗,让我们的生活更甜美,在当地,这也是一份甜蜜的事业。农业关乎民生福祉。首先让我们去湛江看看那里的对虾。

陈奕彬是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所长,进车间、鱼虾保种、配种、育苗、做实验是他每天的工作。

虽临近春节,但实验室里,陈奕彬和同事忙个不停,他们正对南美白对虾新品种进行抗病性状测试肌肉注射实验,也就是给虾打针。南美白对虾的新品种从2015年开始研发培育,至今已经八年。

奕彬“我们第二个高抗病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让人很振奋。2023年,还有一件令我更振奋的事情,就是习总书记来我们基地,我见到了总书记。”

2023年4月10日上午,习近平首先考察了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习近平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

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鱼,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陈奕彬的成就感源自于他和同事们多年投入所取得的成果,说起这个成果,可能很多人也都曾亲口品尝过。这就是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南美白对虾。在过去,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限制了虾类养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成立了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开展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

奕彬“基地联合中山大学,从多个区域引进多个种群,组成一个选育的基础群体,又开始经过一代群体选育,加上五代的家系选育,历经大概八代、十年的时间,终于在2011年的时候选出国内第一个抗病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中兴1号。”

“中兴1号”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

如何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得更好?这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一环。让陈奕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书记对这一点的关注,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生福祉。

奕彬“总书记非常关注,基本每一个品种他都问养出来之后市场价格是多少,关注的是老百姓是否可以吃得起,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十几年来,陈奕彬和同事们培育的对虾品种一代一代不断提升,除了抗病性,作为大规模人工养殖的种质资源,更要考虑到经济性,让更多人享受到对虾的美味和营养。 随着海水养殖不断发展,如今,湛江的对虾产量已经达到了年产20多万吨,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对虾之都”。全国每5只对虾,就有3只来自湛江。

海洋渔业养殖是大食物观的重要环节,为了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陈奕彬和同事们不断拓展着种质资源的研究领域。

大黄鱼目前是中国海水养殖鱼产量最高的一种鱼,全国的养殖产量达到每年25.4万吨。全国有三大种群,生长在粤西海域的硇洲族大黄鱼就是其一。硇洲族大黄鱼对环境要求高,驯化难。2023年,湛江组建了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联合攻关硇洲族大黄鱼的种质开发。

随着不断研究探索,2023年,研究院对于推动硇洲族大黄鱼驯化养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工厂化的室内养殖技术已经逐步成型,为后期的种质研发以及繁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除了水产养殖育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品种选育数量大幅增加,类型不断丰富,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推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洋渔业资源库已建成运行,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资源52万份。“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里装满“中国种”。

2023年这一年,从南海之滨到山东平原、从东北平原到八桂大地,从种子、种苗到甘蔗、石榴,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广西来宾凤凰镇大许村蔗农 霍佳丽:“我是广西来宾凤凰镇的蔗农,我们家的甘蔗今天开始收了。我们种的这种甘蔗不是吃的果蔗,而是专门用来生产糖的糖料蔗。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春节前,广西甘蔗进入收获期,甘蔗一砍下来,就要剥叶、捆扎,等待着送到糖厂制糖。霍佳丽家种了10亩甘蔗,每亩可以产甘蔗将近8吨。更让她高兴的是今年甘蔗的收购价格也比去年高。

2023年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到来宾市考察调研,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习近平察看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听取基地情况介绍,他走进甘蔗林,详细了解甘蔗良种繁育技术要领,同蔗农、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

习近平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他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霍佳丽说,除了甘蔗的收入,总书记还询问了她家的务工情况,一笔一笔给她算了个收入总账。霍佳丽说,收入的增高,除了务工和种植甘蔗,还离不开国家的补贴。

霍佳丽:“国家在(种植)甘蔗上面每年都有补贴,有甘蔗种苗的补贴,整地的机耕费也有补贴。”

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蔗糖产区,糖料蔗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糖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近年来,广西大规模规划建设高产、高糖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同时,也在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

收完甘蔗,就要翻地,准备种甘蔗。这天,来宾市的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推广脱毒甘蔗苗,并介绍了国家的补贴政策,用脱毒苗种的国家补贴600块钱一亩。种子好,还有补助,这让霍佳丽动了心。不仅如此,还有专人跟踪指导,这让霍佳丽定了心,准备流转一些闲置的土地,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

如今,黄安糖料蔗基地不断发展,成为当地首个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辐射带动2.5万蔗农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广西已经建成“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500万亩,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食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左右,农民种蔗收入稳定在260亿元左右。2023/2024年榨季,广西全区预计糖料蔗产量4900万吨,同比增加780万吨。

编辑丨李静 张卉 张浩

摄像丨刘文 尹智磊 陈杰雄 黄海峻 李阳阳

剪辑丨邢永跃 苗佳亮

(责编:杨光宇、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