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1:50:38 来源: sp20250101
在重点流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推动实施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有助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打开新局面
河流有上下游、湖泊有左右岸、山脉有南北坡,不同地区对河湖山岭生态环境定位不同、需求不同,保护标准也不尽相同,构建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正是破局之道
麻溪港上,一艘执法船缓缓驶过。船上,来自浙江嘉兴王江泾镇、江苏苏州盛泽镇两地的河长观察着河道、水面、两岸情况,不时沟通交流。自2017年以来,这样的联合巡河已成为常态。从“各扫门前雪”,到“劲往一处使”,两地探索跨省协同治水,以整个流域为单位加强监管,有效破解了界河治理难题。
行政有区划,环保无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各要素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上游污水直排,下游苦不堪言;上风向区域出现沙尘天气,下风向城市空气质量受到影响;跨区域倾倒固废、危废,转嫁环保风险……针对跨区域污染问题,以行政区域为界限的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重点流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推动实施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有助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打开新局面。
共识是合作的前提。在长三角,一条河流,流经江苏时被作为泄洪通道,在浙江一侧是灌溉用水,在上海一侧则是饮用水源,三地对水质的要求自然不同。针对河流治理难题,三地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上实现“三统一”,在“一把尺”衡量下,生态监管更有力,问题解决更高效。实践表明,强化监管协同,有利于减少治理环境问题的推诿、扯皮现象,改变不同地区经济效益向前争、环境治理向后躲的局面。河流有上下游、湖泊有左右岸、山脉有南北坡,不同地区对河湖山岭生态环境定位不同、需求不同,保护标准也不尽相同,构建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正是破局之道,有利于统筹各方需求和生态保护需要,凝聚治理合力。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确保监管协同合作落到实处,必须打通发现问题、交办整改问题、监督执法、督察问责流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比如为推动松嫩两江流域生态持续向好,黑龙江大庆、吉林白城、吉林松原及内蒙古兴安盟四地联合开展“护江行动”,不仅通过联合巡查发现线索,还在刑事、公益诉讼、数字检察等领域开展一体化办案,有力打破了区域壁垒,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高质效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检察机关、生态环境等部门强化协同履职,构建协同共治大保护格局,才能确保问题有效交办并整改到位,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协同治污十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都在六成左右;沿黄省份奏响保护黄河的“协奏曲”,推动九曲黄河展新颜,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得益于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实践证明,打破思维定式,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能够有效提升治理质效,推动区域生态整体性保护迈上新台阶。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这是经实践检验科学有效的方法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机制之变背后是理念之变,理念一变发展道路更宽。在湘赣边区域,湖南、江西两省联手治水,不仅“扮靓”了沿河的生态环境,更促成了两地的产业协同、文旅合作。以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为契机,促进相邻地区相知相亲、协作共赢,地区发展定能不断打开新空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定会更加充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