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如约而至,为什么它能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发布时间:2024-12-30 11:15:04 来源: sp20241230

  秋高气爽,珠水微澜。

  如果此刻你在广州,你便知道这时广州有多美。美好的季节,总是期待美好的相遇。

  货如轮转,人如潮涌。

  数据便是对“美好期待”的最好证明。

  近期,广州各口岸陆续迎来客货入境高峰。10月11日,“海珠湾”号客轮停靠在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从香港国际机场而来的乘客纷纷下船,其中不少乘客凭相关证明从广州海关设立的“广交会来宾便捷通道”快速通关。展客商陆续云集,境外展品也相继入境。截至10月11日9时已有72批次、价值超430万元的广交会进境展品陆续入境,展品主要来自埃及、泰国、土耳其、希腊、德国、葡萄牙、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广州海关统计,10月以来,广州海关监管广州口岸日均入境人数超2.3万人次,日均进境航班超157架次,同比分别增长约44%和32%。

  又一届广交会,如约而至。

  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10月15日—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再启新航。截至10月14日,本届广交会已有14.7万境外采购商预注册。

  对于很多人来说,广交会,是熟悉而陌生的。

  熟悉的是,广交会每年举办两次,密度高、范围大的宣传报道都让人们对广交会和广州的名字耳熟能详。

  陌生的是,由于广交会专业化程度高,到底有多重要,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切身体会便少了一些。

  从这里,看见中国

  自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召开以来,广交会选择了广东,选择了广州。如今回看,地处“两个窗口”的广交会,其意义不言而喻。它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出口商品交易盛会,对外贸发展举足轻重。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广州有“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广州对外贸易一直长盛不衰,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商贸精神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

  广州与广交会的缘分,由1957年为起点,紧紧绑定,自此历经风雨,从未间断。

  从海珠桥前、流花湖畔到琶洲塔下,从广州传统的中轴线到新中轴线,广交会展馆数易其址,始终与广东、广州发展同频共振。

  随着广州城市中轴线的东移,广州始终把城市发展进程当中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广交会。68年来,广州这座城市与广交会,相互依托、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共同辉煌。

  1965年开始,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70年代初更一度撑起了中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2007年,展会增加了进口展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也从中国制造的窗口成长为世界制造的展销交易平台。

  广交会不单见证了广东、广州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与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广州打造更为丰富成熟的产业集群提供了无限空间,为企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国际贸易合作平台。

  从首届的19个国家和地区仅1200多名采购商,到如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国际会客厅”,名副其实。

  跨越重洋、不远万里,采购商们的再聚,不单体现了世界对中国产品的信赖,更体现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简单,却意义深远。“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广交会对世界的承诺。

  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

  从这里,相拥世界

  世界平台,全球视野。从广交会出发,相拥世界。

  看宏观全局、看发展态势,既要看当下,也要看未来。既看到经济短期波动之“形”,更看到长期发展之“势”。

  站在当下的节点,审视内外。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弱、债务负担重,近期普遍实施降息,国际市场波动明显,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都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今年三季度以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有些行业“内卷式”竞争,有些企业还不适应优化升级或转型发展变化,有的增产不增收不增利,有的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

  无疑,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广交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国的商家共赴合作之约、发展之约,在共同探讨、献智献力、携手合作中,将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本届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将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

  此外,本届广交会进一步丰富招商手段,提高招商精准度和专业性,全力争取更多优质境外采购商到会。目前,从境外采购商预注册量、酒店预订量和航班预订率等指标看,第136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有望量稳质升。

  据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介绍,截至10月9日,已有12.5万境外采购商预注册。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75.7%,金砖国家占20%,经合组织成员国占17.7%,《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占16.4%,中东国家占13.4%,欧美国家占12.5%。

  开幕当天,场馆内人头攒动、接踵摩肩。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参展商、采购商正在密切对接,在这一场场对接、一次次洽谈之中,中国外贸的活力和韧性清晰可见。

  近悦远来,风景依旧。

  何以新质,唯有创新

  在商言商,对于参展商和采购商而言,什么是一个好的展会?这是让总台记者好奇的问题。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环境好、服务优,他们也知道“新质生产力”,提到了来这个平台能赚钱、好赚钱。创新,让采购商和参展商都尝到了甜头,他们对此不无感慨,这个平台,是赚高质量的钱,高质量地赚钱。

  高质量,就离不开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突出先进产业和科技支撑,广纳新质生产力。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拥有210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0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超5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企业相关负责人谈起技术,无不自豪。“我们专做面向各行业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包括行业领先的各类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等。广交会还未开展,就吸引不少客商咨询。”

  本届广交会新参展企业近46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达到8000多家,比上届增长超过4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就在本月1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施行。“经济第一大省”以立法形式再次“力挺”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锚定新质生产力。我们深信,着力“深耕”科技未来。面对未知,来日可期。

  如果你来到广交会展馆,这里不仅有大量的新产品、新技术,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来自四川成都的一家企业带来了一条自主研发的包装生产线,从硬件到软件提供全过程解决方案。

  参展商朱世林告诉记者:“使用我们这一套生产线,就至少可以节约一半的人工。而我们的价格和欧美设备比起来,价格是他们1/3。我们来广交会的期许就是把咱们中国的设备带给全世界。当然我们也希望在广交会上多拿订单。”

  如果说科技的进步是硬核创新,服务创新则是厚植“沃土”。本届广交会完善展览服务,为展客商营造良好的洽谈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首次推出展出证明出具服务,解除部分参展企业的新品来不及或暂还未有申请相关的专利带来的后顾之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展示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

  此外,广交会线上平台还优化18项功能,首次推出虚拟数字人服务,全新推出广交会App。本届线上参展规模更大,目前共有约4.8万家企业上传展品约375万件,企业数和展品数分别比上届增长60%和50%,均创历史新高。

  数字创新高的背后,是对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

  从空中俯瞰,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自北向南,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而在广交会展馆之中,这里老采购商热情不减,新采购商蜂拥而至。

  广交会创办68年来,不单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日益融入世界的历程,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澎湃动力,蓬勃前景。

  (总台记者 郑澍 刘润泽)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