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1:55:08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上海12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卫星导航、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超前布局,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持续布局,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20日在上海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未来产业作为重要方向超前谋划和布局。
在当日举行的“上海2023参事国是论坛”上,贺德方指出,要把握好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锁定效应和先行者优势;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适时监管产业发展动态,强化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突出重大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注重多条路径并行,统筹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上海2023参事国是论坛”20日举行。( 中新网 记者 陈静摄)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上海2023参事国是论坛”聚焦“科创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之外,来自国务院参事室,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6省市政府参事室的参事和专家等出席论坛。与会嘉宾们分别围绕“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等专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当下,中国的产业发展加快迈向中高端,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但是,胡祖才直言,中国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强而不优,部分领域关键环节仍然存在突出短板,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原创能力不足。科技领军人才仍然偏少,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同时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上升等挑战。贺德方亦表示,在中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前沿科技成果比例仍需大幅提升。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脱节、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融合共促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都是应该关注的问题。
“国际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是产业现代化的路径。”胡祖才说,产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和核心。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瓶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他十分强调抓住机遇。
胡祖才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基础研究、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协同发力,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市场等协同配合。而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贺德方希望,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主体的企业,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重要力量,既能整合积极行业创新资源,又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在贺德方看来,企业是带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市场的实践者;是强化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品牌孵化和新产业延伸的实践者。
贺德方同时指出,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较少,占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总体不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胡祖才亦指出,与主要工业强国相比,中国在创新投入水平与产出能力方面还有差距。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江海河认为,应该完善科技评价制度体系,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他希望建立对标国际标准的科技评价制度体系,科技评价机制应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完善同行评价机制,实施同道专家评议;同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创新的智慧充分释放,让创新的潜力有效激发。
江海河希望加大区域和全球深度开放合作,实施人、财、物政策创新要素的流通,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促进科技成果互惠互享,打造上海等区域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深度更高的层次上完善科技创新网络,使长三角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真正成为区域发展的共同体。
据悉,参事国是论坛是上海市政府参事室的品牌活动之一。论坛旨在汇聚全国政府参事与社会各界智慧,围绕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是发布参事调研成果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创办,“上海2023参事国是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6届。其中多项咨询成果已转化为具体政策推行实施。(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