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8:51:17 来源: sp20241221
预收费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广泛应用于服务业。随着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一些养老机构也采取预收费模式运营。然而在预收大额费用后,却出现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情况,甚至有不法分子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实施非法集资。
守护老人养老钱 养老机构预收费如何监管?
为了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从源头加强治理,民政部10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由民政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养老机构预收费的收取、使用和退费提出明确要求,实现全链条监管。
预收的费用都包括哪些?
《意见》明确,养老机构预收的费用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
养老服务费预收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意见》明确,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对单个老年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养老机构收取会员费的,会员人数不得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确保交费的老年人总数不得超出其备案床位总数,预收费用总额不得超出其固定资产净额。
《意见》明确养老机构预收费用途
《意见》规定,养老机构预收费用主要用于抵扣老年人入住机构期间需要支付的费用、弥补本机构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或者发展本机构养老服务业务。
对符合约定退费条件的应当及时退还
对符合服务协议约定退费条件的预收费用,养老机构应当按照约定及时退费,不得拒绝、拖延。养老机构因停业、歇业等原因暂停、终止服务的,应当提前30日在其服务场所、门户网站等醒目位置发布经营状况变化提醒,及时退还剩余费用。
发布会上,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还明确了三条安全“底线”。
严禁养老机构超过床位供给能力“一床多卖”;严格限定养老机构预付费使用用途,不允许打着养老幌子集资挪作他用,将预收费异化为敛财手段;明确不得以承诺还本付息、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诱导老年人及家属交费,这是典型的非法集资行为。
以“投资养老”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养老的幌子实施非法集资、诈骗,一些养老机构“退费难”“爆雷”“跑路”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2016年,江西省乐平市的一些老人们在小区或公园里,经常会收到一些传单,宣传湖南太阳山集团在乐平当地开发的高端养老机构,老人们只要交1万到5万元不等的会员费,就可以享受入住养老院折扣、现场返利等优惠,即使老人不去入住养老机构,投资的钱在三年后也能回本而且还有利息。
为了吸引更多老人投资,这家所谓的养老机构把一些老人带到当地的酒店听课,带他们参观所谓正在建设中的养老中心,最终有51名老年人上当受骗。后经有关部门审理查明,该项目的负责人鲁鹏还有多名亲戚在全国多个地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相关负责人也都被绳之以法。
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千余人
2023年,云南保山隆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投资养老传销案件。一家公司号称最低投资6000元,就既能赚钱又能旅居养老。
祁先生就是受害人之一,祁先生介绍,按他那种说法,三个月就可以回本了。祁先生投资后的第二天,账户里确实开始有收益在进账,此后公司还带老人们到各地参观一些正在建设的度假村,并称这些地方就是他们以后可以养老的地方。直到有一天,祁先生等人发现手机App里的钱无法提现了,上门询问才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经有关部门调查取证,这家打着养老头衔的公司已涉嫌传销犯罪,案件共涉及1400多人,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的群体健康和财产安全,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整治养老领域诈骗。
2022年4月起,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全国民政部门累计排查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27万多家,取缔、关停“黑机构”510家。全国公安机关共破案3.9万余起,打掉团伙4730余个,追赃挽损300余亿元。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养老诈骗犯罪7594人,提起公诉8516人。
差异化管理 对押金和会员费从严监管
此次出台的《意见》,还根据风险类型,对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这三类预收费进行差异化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押金、会员费实行从严监管。
《意见》提出,对养老服务费采取专项检查、抽查审计、风险监测等日常监管方式,
对押金、会员费实行银行第三方存管和风险保证金方式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养老机构与民政部门、存管银行签订三方存管协议,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养老机构预先收取的押金、会员费应当全部及时存入存管的专用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要留存一定金额的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留存比例不得低于该账户近三年会员费总额10%,且不得低于该账户当前余额20%。当专用存款账户出现资金异常流动、账户余额达到风险保证金最低比例时,除办理退费外,存管银行不得为养老机构办理支出,同时应当向负责监管的民政部门作出风险提示,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有关监管部门。
部分省份先行试点 有效防范养老资金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意见》出台之前,已经有江西、湖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出台省级文件,对会员费管理、资金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样的规定给老人、养老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021年,江西省出台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办法,要求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费原则上按月收取,最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医疗备用金等应急费用根据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协商确定,一般不超过1万元。
山东聊城市从去年起开始试行由民政部门、养老机构、银行三方签订协议对预收费资金进行监管的方法,当地民政部门搭建了智慧监管平台,老人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费,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对预收费资金进行监管。
选择养老机构和交费 还需注意什么?
此次出台的《意见》对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进行了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了老年人财产安全。那么,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和交费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民政部提示,要做到“四看”。
看机构是否合法,要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养老机构,查看其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民政部门颁发的养老机构备案证明。看收费是否公开,养老机构所有收费必须张榜公示。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服务场所、门户网站等显著位置查看预收费的项目、标准等信息。看协议是否合理,签订协议前,要仔细查看合同载明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管理方式、退费条件及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如果遇到不合理格式条款老年人有权拒绝。看交费是否合规,交费时,要辨别收款账户是否为养老机构账户,不要将钱汇入养老机构所谓关联公司的账户以及业务员、负责人个人账户。交费后,要向养老机构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好发票或者其他消费凭证。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邦华:我们也提醒老年人,面对低价、打折、优惠时,也要保持谨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费方式。尤其是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相信那些投资返利、高额回报的承诺,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总台央视记者 李玉梅 郝亮 姚杰杨 山东台 江西台)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