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5:07:52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锡林郭勒11月23日电 题: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消防队:牧民扶上马 “蹈火”保安全
作者 奥蓝
冬季的西乌珠穆沁草原已下过两场雪,虽然野外的火灾隐患减少了,但安全检查、日常训练、防火宣传、扶老助幼的工作依然让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的队员们忙碌不已。
“前几天,我们刚出警情,把一头掉进水井的牛救了出来。”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高日罕街消防救援站是当地唯一一座消防救援站,王森是这里的政治指导员。他告诉记者,大到处置火灾事故,小到帮牧民找丢失的牛、送水,只要一个微信或电话。
西乌珠穆沁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核心区,全旗常住人口9.93万人,草原面积超2万平方公里,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已在这里守护民众安全38年。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北疆楷模”称号。
“我们可以说是被牧民们手把手扶上马背的。”老消防员赵登龙回忆说,建队初期,消防车开不进草原深处,十余名队员只能骑着马、带着装备出火警、搞宣传。这些消防员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见马。
当时他们马术老师的是牧民毕力格。从对骑马一窍不通,到单手持缰在马背上操作灭火器,赵登龙用了半年。“过程不轻松,一个抓不稳就可能跌下马背,有时候一天骑下来,两条腿都被颠麻了,落了地都走不动道。”
就这样,消防队在草原上扎下了根。
(资料图)图为队员们正在牧民家排查安全隐患。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点多、线长、面广的是草原牧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开展消防工作最大的难点。为此,大队建立建全政府专职消防队伍、苏木镇志愿消防队伍、马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等37支基层消防救援组织,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
2017至2021年,西乌旗草原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下降50%,连续1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消防大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消防员。”那顺吉日嘎拉是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的嘎查长,也是一名牧民马背消防员。回忆这些年的经历,他特别感慨。
2018年,大队历经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焕羽新生,身份也从之前的消防救援转变为如今的应急救援。
(资料图)图为队员们正在开展消防救援。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在大队中,参加过2017年“2.8”白霍一级公路风雪大救援的队员们,都不会忘记那一天的艰辛。当天,-49℃的气温创下当地气象记录的历史极值,一支9车12人的越野车队被困在距城区110公里的公路上,暴雪低温、缺水缺食让这些人面临严峻的生命考验。
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但是草原上的道路早已被厚厚积雪覆盖,完全看不见。7名消防员们跳下车挥铁锹开路,一锹一步、步履维艰地打通“生命通道”。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时,消防员已经在极寒中行进了几个小时。
救援结束后,每个人的手脚都磨脱了皮,血肉与手套、袜子粘连在一起,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
(资料图)图为队员们正在开展消防救援。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对我们来说,反复冻伤、脱皮、结痂早就习以为常。”消防员张建雄加入队伍已10年。他告诉记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队面临的救援任务更加艰巨,北疆草原独有的严寒则依然是消防员必须经受的考验。
据统计,建队38年来,该大队成功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1800余次,完成各类执勤保卫800余次,成功救助国内外遇险群众3000余人。在冰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中,一代代消防员顶烈日、战酷暑、迎风霜、斗冰雪,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两名指战员荣立个人二等功,38名指战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在守护草原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征途上镌刻赫赫功勋。
(资料图)图为当地的牧民马背消防员们正在接受培训。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2023年,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联合技术团队,针对群众报警难、灾情定位难、救援力量调度难等瓶颈问题,开发“一键报警”APP和“云焰”智能指挥调度平台。一旦发生火灾,牧民群众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一键报警。不仅如此,平台还能链接网络地图,提供救援路上的实时导航支持。
“现在还在试用阶段,只覆盖了一个嘎查,使用的牧民还并没有很多。”王森告诉记者,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但归根究底,大队的职责使命从来没有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