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6小时手术归正7年错“胃” 老人吃饭不再是奢望

发布时间:2024-12-30 02:38:27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上海4月24日电 (陈静 王根华)吃饭是一个人最正常的需求,但70岁的孙阿婆却无法享受。从7年前开始,吃饭对她就成了奢望。原来,在孙阿婆的腹腔和胸腔之间有一个大“洞”,食管和部分胃通过这个洞从腹腔“窜”到胸腔,食物在此不断“堆积”。

  记者在24日采访中了解到,上海的甲乳疝外科和胸外科专家通过腹腔镜进行食管裂孔疝还纳和修补术,为孙阿婆解除了病痛。她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顺畅进食了。

  食管裂孔疝,就是当食管裂孔扩大时,腹腔内的脏器离开原来的解剖位置“跑”入胸腔,胃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会因进入胸腔的脏器种类不同或程度不同而异。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咳嗽等典型症状。

  7年前,孙阿婆突然出现进食困难,即使能进食,也会反复呕吐,但她一直以为是胃肠炎,也没当一回事。她就吃些流质软食,症状稍有缓解。但近两年来,老人无法进食的频率增加,而且反复出现反酸“烧心”的感觉。孙阿婆去了多家医院就诊,做胃镜及CT检查,才发现导致反复呕吐的“罪魁祸首”——“食管裂孔疝”。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像孙阿婆这样大部分胃或者肠子疝入胸腔,就会引起吞咽困难和呕吐。据了解,由于孙阿婆的食管裂孔疝较大,疝内容物较多,疝形成时间较长,手术难度很大。在当地医院告知手术风险后,心存保守治疗的侥幸心理的孙阿婆期待“自愈”。但食管裂孔疝的病情发展很快,孙阿婆食难下咽和吞咽后呕吐的症状越来越重,后来完全无法进食。孙阿婆求助多家医院无果,辗转来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就诊。

  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教授李建秋给孙阿婆做了胸部CT检查,发现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他说:“患者不仅胃和肠管疝入纵膈腔,还在纵膈腔里发生了扭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极为棘手的食管裂孔疝,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由于孙阿婆年事已高,且长时间没有进食,营养状况差,体质虚弱,中度贫血,难以承受开胸这种巨创手术,李建秋教授请来了甲乳疝外科专家会诊,评估病情并探讨手术方案。

  甲乳疝外科张伟主任介绍,患者的胃和肠管在疝入纵膈腔后发生扭转,食管裂孔疝病程很长,疝内容物黏连严重;患者还存在肠管或者胃破裂的风险。他说,疝内容物与胸腔的心脏大血管关系密切,手术中随时有大出血危及生命的风险。为此,精准寻找疝内容物的黏连系带和疝囊与纵膈的解剖层次是手术的关键。

  治疗团队通过4个“钥匙孔”成功修复了“巨疝”,历时6小时手术,医生终于将“离家出走”7年的胃归位。据悉,手术过程一波三折。术中,甲乳疝外科仇明教授发现黏连和疤痕形成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胃和肠管的扭转也完全偏离了正常的解剖形态和位置,几度准备中转行开胸手术。“再试一下。”仇明教授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克服困难,成功分离了疝内容物,把疝入纵膈腔的胃和肠管完好无损地还纳到腹腔,并对食管裂孔进行了修补和补片加固,同时进行了胃底折叠术,形成一道坚实的“堤坝”。

  术后,孙阿婆的恢复情况比医生们预想的要顺利:术后3天后恢复饮食,8天后康复出院。孙阿婆终于告别了7年“食难下咽”的困扰。她说,感觉整个人如获新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食管裂孔疝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改善症状。(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