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4:44:45 来源: sp20241228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当前,以前沿技术稳固产业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跃迁生产力,正在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集聚新动能。
重塑竞争优势
在位于广州市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记者看到了一套精妙绝伦的手法。只见一只只机械臂熟练旋转翻转“手中”的挡风玻璃,上下舞动、速度飞快,在玻璃四周打上胶,又严丝合缝嵌入车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依靠高清摄像头、3D视觉系统等支持,机械臂变身“魔术大师”。
这样的智能工厂,广汽埃安已建成投产两座,具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和电池5项关键工艺,年产能达40万辆。2023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50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如今的汽车产量大省,其实也曾面临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不足的困境。痛定思痛,广东省制定出台《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安全可控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配套体系日益完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我们遴选出92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滚动支持,旨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解决关键领域、环节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与产业政策处处长邹勇兵透露,广东省某龙头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持续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在完成14纳米以上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国产化基础上,实现Meta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自主可控。
“链”上发力,全面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聚焦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另一方面,锻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长板,增强发展主动权。
走进江苏昆山光电产业园,43家光电企业“串珠成链”。在这里,1分钟就有一块显示屏出仓发货,1分半钟,一台高端服务器就能完成组装;来到常州,动力电池生产的32个主要环节在当地几乎都可以找到,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蓄能聚力时,产业链吸引上下游,强如磁场;经风应变时,稳固的产业链将展现强大的承压能力,畅通经济循环、守住基本盘。
各省份把补链强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布局,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明确信号——北京要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在光电集成、芯粒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山东提出,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扎实推进稳链固链。
技术攻关能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而在增强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新场景新应用、催生出一大批新技术,为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推进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的关键竞争力。纵观全球历史发展进程,哪个国家牢牢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哪个国家的经济就将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托起创新主体
2月27日,通往杭州西站的余杭首趟2024“大学生专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120余名重点院校大学生洋溢着青春勃发的气息,流露出雀跃期待的神情。他们要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参加“海创未来 才汇余杭”新春首场大型综合类招聘会。
不用出站,余杭区把招聘现场就设在了杭州西站,240余家用人单位、6000余个优质岗位在这里等待人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多年来,余杭区积极实践,促成了一家家具有影响力和成长性的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胡豫陇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强化?要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政府要扮演好“店小二”角色,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服务部副部长杨铭告诉记者:“我们走访1000多家中小企业发现,他们在产业布局上遇到最大的问题在于获取要素难。为此,我们在全国首创政企沟通服务中心,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我们需要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吸引高科技人才是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我们看中你们的技术能力,双方可以进一步探索应用场景”……新年伊始,在广州市产融对接“伙伴日”活动上,不少新锐企业提出自身发展诉求,在场的大型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明确表达了合作意向及未来产业投资方向。
“与新锐企业的合作并非简单的业务对接或财务投资,而是出于强链补链延链的战略考虑,希望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多个层面达成深度合作。”这是龙头企业的心声,更是政府送服务的宗旨。
企业是创新主体共识更加强烈。2024年,浙江计划新增科技领军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新建省级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湖北将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以上。
2023年,各地企业创新硕果累累。吉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590户、7278户,增长15.36%、72%,增速均居全国前列;在安徽,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0%;福建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
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3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过七成。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3.4万件,同比增长24.2%。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为形成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汇聚跃迁动力
位于东莞市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穿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为使命,经过5年探索,为这道世界性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答案就在于接力棒式的转化模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解释说:“首先,挑选的项目是国家前期投入的重大重点科研成果,具备较强的研究基础;然后,针对没做过产品这一弱项,精心配备工程人员和市场人员;接着,利用东莞市财政补贴进行一次性投资,并要求资金只用于产品概念认证。一旦认证成功便能得到社会资本青睐。”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遴选出25个具有市场前景的团队,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35家。这些公司的研发部门仍保留在实验室,带资回室、滚动发展,继续开发下一代产品和技术,源源不断输送新的科技成果,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需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从政府到企业,从高校到科研院所,汇聚一切先进要素形成合力,共同为生产力跃迁提供强大引擎。
合作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否则,即使是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要转变为产品或生产工艺再走向市场,成功率也很低。无论是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还是湖北的九峰山实验室,或是浙江的之江实验室,这种由当地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的协作创新平台,对于重大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人才聚集效应为例,“不少散落在社会上的创业公司很难招到高端人才,但在实验室的赋能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愿意投身到创业项目中,从刚开始‘抱团取暖’到如今已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陈东敏说。
集群能放大协同创新、资源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2024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集群是高频词汇。
河北提出壮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上海着力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青海将深化储能多元化打造行动,推进绿氢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天合光能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光伏制造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
各地的产业集群都突出一个“绿”字。如今,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立足全球视野,把创新的基因刻进发展血脉,绷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的神经,走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定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勇立潮头,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奏出新质生产力最强音!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 唐卫彬 曹红艳 黄 鑫 熊 丽 李芃达 夏先清 董庆森 张建军 柳 文)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