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25-01-04 10:27:15 来源: sp202501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新变化,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将自身发展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之中。

  第一,坚持现代化推进。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有企业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和担当。这不仅是由其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更是国有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国有企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坚定使命,体现了广大人民对国有企业寄予的深切期望。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的深刻变革,更是对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角色的重新定位和升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能够使国有企业更加精准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确保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可以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实业,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我国国有企业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经营主体和引领者,正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第二,坚持分类化推进。清晰界定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并持续推进分类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与基础工程,更是夯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实基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进行功能划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从而更加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准确把握国有资本在不同领域的投向和配置,引导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使命、目标及所承担责任的不同,国有企业可归为三大类型:商业竞争类、特定功能类以及公益保障类。对于商业竞争类企业,实施并购与重组,以及资源整合等策略能够显著提升相关行业集中度,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效应。特定功能类企业应专注于战略性产业的孵化、扩张及强化,以此提高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公益保障类企业应进一步增加资本和资源投入,优化资源分配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以此增强国有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控制力。

  第三,坚持精准化推进。明确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行业领域,精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有助于国有经济在关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对于那些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未来前景尚不明朗但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产业,如重大基础研究、国防军事工业、高新技术研发以及体现中国特色的传统行业,国有资本应当以前瞻性的战略视角进行布局。同时,加大国有资本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性领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的投入和集中度,发挥国有资本在这些核心领域和优势产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而提升其影响力和贡献度。特别要集中力量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精尖装备、信息网络安全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创新链布局,抢占“链长”位置,为国民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和“多点齐发”的动力引擎。同时,加快调整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有资本功能定位不符的低端产能过剩产业。

  第四,坚持专业化推进。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资本监管的焦点已从传统的“管人事、管资产”模式逐渐转向以“管资本”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是推动国有资本监管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发挥“两类公司”的平台作用,能够精准引导国有资本投向,进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有效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应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核心导向,专注于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与布局,进而显著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应紧密结合政府设定的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指导原则,通过控股战略性核心业务,并辅以投融资、产业孵化和资本运作等多元化手段,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方向上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此外,还应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合理化解过剩产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培育和提升我国在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以提升国有资本的运作效率和收益率为核心目标,主要采取财务性持股策略,通过灵活的股权运作、精准的基金投资、高效的项目孵化以及科学的价值管理等多种手段,有效激活和优化国有资产存量。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协同共进,推动形成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五,坚持融合化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范围并不局限于产业类国有资本,还广泛涉及金融类国有资本。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选择。同时,产融结合对于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实现两类国有资本的协同互补,有助于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推动外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应深入了解自身金融需求、资源条件、业务绩效以及资本状况,确立适宜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确保产业资本与外部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在推动内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应坚持整体和长远的视角,打破局部利益束缚。通过促进各业务模块间的协作与共赢,共同构建产融结合平台,共享产融结合成果。

  第六,坚持开放化推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积极把握并善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优势资源,以此作为推动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引擎。特别是要聚焦“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产业发展联盟和产业研发合作平台,借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契机,有序将产业链若干环节向共建国家梯度转移,将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生产推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实现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园区,在关键节点城市针对全球产业链进行精准布局,以提升这些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此外,国有企业应更积极地投身于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的制定与推广,凭借自身的技术创新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国内外市场规则的衔接与整合。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深化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陈明 邹靓雨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李岩】